9月11日,由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主辦的“2024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互聯網政務應用安全分論壇”在廣州市順利召開。本次論壇也是“數字政府安全建設大會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專家認證培訓(第4期)”開班儀式。
在9月13日上午開展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專家認證培訓課程”上,明朝萬達技術專家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當下數據安全治理實踐》的演講,從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數據安全治理背景、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數據安全治理展望四個方面深入探討數據要素下的數據安全治理方案,以期為數據安全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正迎來數字時代,建設數字中國已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黨中央、國務院也對數據要素市場培育作出相關部署要求,明確提出要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數據資產成為組織發展的重要要素,企業需要積累數據、盤活數據、交易數據,以提升核心競爭能力,重新定義財富公式。
然而,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數據安全治理的挑戰。在DT時代,數據安全呈現出更加復雜的態勢,數據風險通過流轉形成難以分割的動態風險整體。因此,新形勢下的數據安全工作需要從數據安全治理開始。同時,國家對數據安全的監管愈加嚴格,出臺了大量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對數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合規要求。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建立數據安全治理體系。Gartner數據安全治理框架包括數據摸底、組織構建、策略制定、數據管控和行為稽核等方面,通過平衡業務需求與風險容忍度,實現數據安全的持續改善。在建設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時,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思路進行:
1. 組織構建:建立數據安全組織架構,明確各層級人員的職責和能力,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和配合層,以協同管理數據安全事務。
2. 數據摸底:發現和梳理敏感數據,了解數據安全現狀,為后續的數據保護措施提供依據。
3. 策略制定:制定數據安全策略和相關制度,包括數據分類分級規范、數據安全采集、傳輸、存儲、處理等各環節的規范,以及安全風險評估和操作監管稽核指南等。
4. 數據管控:實施全數據生命周期的數據管控,運用數據安全技術工具,如數據加密、數據脫敏、數據防泄漏、訪問控制等,確保數據的安全。
5. 行為稽核:通過行為稽核,對數據行為鏈進行稽核,監測操作行為和權限變化,及時發現異常行為和安全事件,確保數據保護效果。
6. 持續改善:對數據安全體系進行持續評估和改進,根據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確定安全能力級別和組織機構整體級別,不斷優化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在數據安全體系建設中,分類分級實踐是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將任務分解為需求定義、系統建設和系統控制三個階段,明確敏感數據的定義和分類分級標準,優化數據安全制度,實現數據資產的自動化梳理、調研及差異分析,并參考相關標準進行數據安全分類分級,同時對數據安全定級流程進行管控,制定數據安全分類分級目錄。
此外,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實踐也不可或缺。我們可以通過對數據安全治理能力的評估,總結風險問題,依據成熟度評估模型,對數據安全規劃、機構人員能力、數據采集安全等多個方面進行評估,形成風險問題清單和風險評估報告,并對風險評估流程進行管理。
展望未來,數據安全治理需要建立生態圈,實現組織管理循環和產業商業循環的雙循環,同時受到監管合規和數字經濟的雙驅動。數據安全治理還需要更加智能,利用大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和語義分析等技術,智能識別敏感信息,提高策略應用的規范性、針對性和合理性。數據安全治理應指導數據安全分級管控,依據數據分類分級的輸出進行安全策略設計。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應更加關注數據視角,從數據在每個階段的風險進行分析,以指導數據安全規劃。數據安全治理建設需要持續運營,先在小范圍進行試點,形成基礎安全策略和管理規范,然后逐步升級和完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