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國家信息中心指導,甘肅省發展改革委和慶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數盾”生態大會在慶陽市圓滿舉行。此次會議主題為“建設數盾體系,筑牢數字安全屏障”,旨在探索實踐“數盾”體系建設的新思路、新模式,推動“數盾”體系標準在慶陽首倡首發首用,樹立標桿,培育構建數據安全生態產業,打造“數盾慶陽造”品牌。
明朝萬達分享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作為“信息時代的石油”,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世界各國對數據的重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隨著數據流通的日益頻繁與規模的急劇擴大,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安全現狀卻令人堪憂,成為了制約數據價值最大化釋放的瓶頸。
基于此,我國先后出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為數據安全流通提供了法律保障。從頂層設計層面來看,近幾年來,中央多次為數字中國建設把舵定向。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為數據安全流通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而“數盾”體系作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之一,是以數據安全為目標,以安全平臺為支撐,統籌已有網絡和數據安全能力,構建貫穿網絡層、計算層、應用層、數據層的一體協同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其目的是通過建立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屏障,形成完整解決方案,打造“可知、可視、可管、可控、可溯”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能力,滿足數據中心數據及應用向“東數西算”樞紐節點遷移、同步、備份、匯集、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防護要求,為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數據流通,提供數據安全治理、數據安全防護、數字基礎設施防護的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
在“東數西算”工程中,數據流通安全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隨著工程的推進,數據中心集群的安全風險和對策研究變得越來越迫切,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安全面臨著復雜嚴峻的挑戰。如,業務數據海量,數據分類分級難度大;跨區域數據交互頻繁,數據調用傳輸風險高;數據泄漏途徑多,安全防護技術要求高,等等。那么如何解決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安全問題?基于“數盾”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數據分類分級是基礎,通過分類分級,可以明確數據的敏感性和價值,為實施精準的安全策略提供依據。風險評估則充分釋放了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通過全面而細致的風險評估,能夠對數據要素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入剖析,為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指明了方向。同時,采用加密、脫敏、訪問控制等數據安全技術來促進數據的跨域安全流通,使得數據在不同領域和區域的交互更加可靠。而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則為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安全保駕護航,基于此,明朝萬達構建了一套覆蓋云、網、邊、端的動態數據泄露監測防護體系,無論是在終端、網絡、邊緣側還是云端,明朝萬達的DLP系列產品均可以提供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護,監測敏感數據的使用情況、梳理靜態數據資產、監控動態數據流轉,從而實現數據安全全域統管、全局可控。此外,通過部署異常分析系統與自動化響應機制,能夠全方位牢筑“數盾”體系,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增強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安全防御能力。
明朝萬達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安全最佳實踐
以政務數據安全治理為例,明朝萬達基于分類分級的政務數據安全管控要求,以“源頭管控、邊界防護、多維感知、智能分析、主動防護、審計溯源”為總體思路,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建立了“知-識-防-監-控”的閉環動態數據安全體系,實現數據安全管理由“人控”到“技控”再到“智控”的轉變,從而達到“全面保障、智能管控、內外兼防”的目標,有效保障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安全,滿足國家合規監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