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等級保護測評發布了2023年網絡安全優秀評選活動TOP10榜單,明朝萬達"數字政府背景下的政務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方案"成功入選“十大優秀案例”。
2023年網絡安全優秀評選活動,由等級保護測評組織,在推薦或自薦參選的100余項申報項目中,依托專家評審評分(占60%)與大眾投票數量(占40%)的評選機制進行評選,旨在挖掘網絡安全行業優秀企業、案例與產品,充分發揮優秀網安企業各自的優勢,營造共建、共享、共贏的新生態。
此次入選“十大優秀案例”充分體現了業內及廣大客戶對明朝萬達技術實力的認可。未來,明朝萬達將持續加強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不斷提供更加優質的解決方案,為網絡安全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數字政府背景下的政務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方案
數字化時代,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在數字政府建設中,政務數據是重要的支撐和資源。
本方案基于分類分級的政務數據安全管控要求,以“源頭管控、邊界防護、多維感知、智能分析、主動防護、審計溯源”為總體思路,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建立“知-識-防-監-控”的閉環動態數據安全體系,實現數據安全管理由“人控”到“技控”再到“智控”的轉變,從而達到“全面保障、智能管控、內外兼防”的目標,有效保障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安全,滿足國家合規監管要求。
▲整體架構
功能價值
數據采集安全
針對政務數據以非結構化數據為主、海量、分散等特征,通過智能數據治理平臺,以數據特征為基礎定義行業數據分類分級標準,通過自動發現、數據錄入等方式對數據庫資產/非結構化資產進行匹配掃描,非結構化文件梳理為資產目錄,以分類分級任務為掃描入口將政務數據分類分級模板作用在掃描任務中,通過高性能掃描引擎對非結構化資產文件進行匹配、識別,在利用關鍵字、正則表達式等實現數據發現的基礎上,引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聚類分類等智能技術,實現數據的智能分類分級,從而在后續的安全管控中根據分類分級的結果匹配細粒度的安全策略,做到“突出重點、精確防護”,滿足行業監管要求。
數據傳輸安全
針對政府大數據局部門或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需要將對應的服務映射到政務外網上,供各委辦局通過政務外網進行服務訪問的場景,通過在政務網絡邊界處部署安全接入網關,為內部數據對外提供服務和外部用戶安全接入內部網絡提供安全保障;同時,通過網絡DLP、安全郵件等技術手段,防止數據通過網絡、郵件等途徑非法外泄,并可通過審批功能滿足正常的文件外發需要。
數據存儲安全
政務數據或集中、或分散存儲在服務器、數據庫、云端、辦公終端等環境,通過數據加密、數據保險箱,終端DLP、存儲DLP,云訪問安全代理CASB、數據庫審計等技術手段,實現數據在服務器、云端、辦公終端上以密文的狀態存儲,并按照分類分級的控制權限授權相應的人員解密使用,構建事前身份認證、事中權限控制、事后操作審計的全流程安全體系。
數據處理安全
政務數據使用場景豐富,隨著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的推進,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和利用不斷深入,尤其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移動政務”、“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的推廣普及,政務數據在處理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愈加凸顯。通過安全沙箱、應用保護、數據脫敏、水印溯源等技術手段,實現數據在各類業務應用系統、辦公終端等場景使用時的安全,防止數據被非法下載、刪除、篡改、濫用。
數據交換安全
目前的政務外網與互聯網區通常以網閘隔離,但這種單純的數據交換無法滿足“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新型需求,導致政府機構對外特別是對公眾的業務服務能力受限。通過安全交換系統,實現內外網及跨域之間各類數據、文件、視頻的安全交換,打破多年來形成的數據孤島現象,在物理隔離的基礎上搭建跨網業務服務的“橋梁隧道”,實現數據共享交換的同時,保證數據的安全。
數據銷毀安全
政府單位存在各類辦公設備,數量巨大,且會定期報廢或升級,針對整機、各類存儲介質等硬件設備棄置時的數據安全問題,以及高敏感數據共享后過期銷毀的安全需要,可采用介質銷毀(物理銷毀)、內容銷毀(消磁技術、文件有效期管控)等手段,并通過流程審批與安全審計,保證數據銷毀過程的安全可控與事后審計,防止惡意備份、數據還原造成的數據泄漏等風險。
數據安全大腦
針對政務數據安全運營階段的管理難、檢測難、防護難、追溯難等問題,基于大數據技術收集硬件設備、網絡、應用系統等用戶行為數據,同時依據可視化建模技術關聯分析海量多源異構數據,及時發現安全告警事件,提供告警的歸并、分診、調查取證,并提供基于動作編排的安全響應聯動處置。從數據資產、安全風險、安全策略以及安全事件四個維度構建“數據可見、風險可視、安全可管”的一體化政務數據安全運營體系。